有人問我,如何才能讓企業獲得更高的利潤,最好可以永遠保持高獲利。我知道怎麼做,但這不是我的專長。企業如何成為持續高獲利呢?讓我們來看看一些案例。
台灣的民營電廠
1995年台灣開放民營電廠建造,所發的電由台電購回併入電網。民營電廠在較高的回購電價保障之下,這幾年每家每年都有不錯的盈餘。以和平電廠為例,2008年台電虧損近1000億,和平電廠依然獲利15.3億,別忘了,和平電廠的獲利是由台電購電產生的,所以台電的虧損金額包含讓和平電廠獲利的錢。2009年和平電廠更大賺92.8億,和平電廠的投資金額才277億,這樣的投資報酬率真是驚人。
陳文茜當年正好是立法委員,他提及當年在立法院大家讓民營電廠法通過,然後爭相走告,趕緊透過職權弄一張證照,就可以終身吃喝無虞,事後來看顯然如此。之後停用核四,台灣的火力發電廠需要大力發電,造成大家重新審視火力電廠的污染。但是獨不見哪一家媒體敢提民營火力發電廠。
民營電廠的利潤來自台電,如果台電沒有用較高金額購電,這些利潤就會回到國庫。所以,民營電廠是把國家盈餘轉變為私人利潤。蓋一個電廠10年內就可以回收,之後至少還可以賺50年,這是標準的持續高獲利企業。這樣的企業非常完美,唯一的小瑕疵是本來應該是國庫收入,可以用來促進國家建設和改善百姓生活的錢被私人賺走而已。
得天獨厚的五星級酒店
最近疫情稍歇(2020/7),國民旅遊又開始熱絡,友人想要訂去知本老爺溫泉酒店,發現整個暑假檔期都客滿。我今年初去一趟知本老爺酒店,那時還是冬天溫泉旺季,客滿可想而知,沒想到夏天也客滿。年初對知本老爺的印象是,新裝修的房間隔間設計不佳,客房的溫泉會影響房間濕度;整個酒店都有濕霉味道,不易排除;晚餐品質不佳;露天裸湯環境普普;價格高昂。這樣的酒店為什麼會如此爆滿了,因為當地溫泉好,而知本老爺酒店就蓋在知本最大的平台,知本沒有其他地方可以蓋五星級酒店了。
顯然,知本老爺酒店也是持續高獲利企業,所以在有商機的地方取得有商機的土地,也可以讓企業持續高獲利,因為在某些地方,土地是稀缺資源,能取得稀缺資源就可以確保高獲利。如何取得有價值的稀缺資源呢?有時要靠運氣,有時要靠人脈和各種政商關係,這就各憑本事了。
Amazon 公司
Amazon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老闆貝佐斯這幾年一直駐留在世界富豪排行榜的5名內。Amazon 如何在競爭劇烈的領域裡保持低價格和高價值服務呢?高價值服務是 Amazon 的競爭優勢,貝佐斯很重視顧客體驗,也確實實現許多顧客價值。但是要做到低成本以提高獲利,那就必須依賴全球各地可以找到低薪資的理貨撿貨員工。Amazon 公司是出名的爆肝公司,2015年8月 Jodi Kantor 與 David Streitfeld 兩位記者耗時半年調查亞馬遜公司的內部管理狀況,發現亞瑪遜根本是充滿內鬥的爆肝企業。
而英國亞瑪遜雇用東歐勞工,給予惡劣的薪資、工作條件和惡質管理;美國亞瑪遜依賴無家可歸的露營車流浪族做季節工,以降低成本,這些都是近年逐漸被披露的事件。也就是 Amazon 的高獲利來自員工超時工作、苛刻工資、用人力仲介公司逃避雇主責任,如此,貝佐斯成為全球巨富,勞工無法求得溫飽。這樣的確可以成為持續的高獲利企業,唯一的小瑕疵是依賴 Amazon 生存的底層員工長期生活在貧窮線邊緣。
土地開發公司
土地開發公司的賺錢方法有不少,像是台北日勝生開發美河市,台北市兩個經手職員在高層未授意、業主沒要求的狀況下主動圖利廠商百億以上,幸好後來換市長追回33.5億。台北市府職員主動圖利廠商,這樣當然可以高獲利。
土地開發公司要有遠見,可以知道哪一塊土地將來有捷運通過、哪一塊土地將來會重劃、哪一塊土地將來會開發高鐵站、哪一塊土地將來有快速道路的交流道,只要可以預見這些事情,就可以先買土地等著漲價。只要每次都可以預見,當然就會有持續的高獲利。
唯一的小瑕疵是,這些土地開發公司其實對漲價這件事並沒有貢獻,有貢獻的是政府的開發投資,理論上,漲價利益應該歸政府所有再用到全民,現在為土地開發公司獨佔,顯然非常不公平。
其他持續高獲利企業
美國企業在1980年代用基因改造玉米做出高甜度的高果糖漿,藉以取代從中南美洲進口的蔗糖。高果糖漿串聯幾個產業,包含基因改造種子公司、農民、製糖公司、飲料公司,這些企業和團體都因此提高獲利,唯一不利的是消費者,因為高果糖漿是引發糖尿病的重要因子。家具公司想要提高獲利就要降低木材成本,低成本的木材往往來自盜伐的原生林,而非有規劃的再生林。家具公司賺錢了,森林卻逐漸消失,影響全球氣候,損失的是被洪災影響的百姓和熱浪導致歉收的農民。
電子公司和家電公司想要提高獲利最簡單的就是降低材料成本,但是降低材料成本經常會影響產品品質,損失的是消費者,如果消費者也不在意,則是地球資源被過度消耗。像 Uber 這樣的新創企業,會透過在資本市場取得的資金,然後先用補貼的方式取得市場,排除競爭對手,之後在對市場予取予求。壟斷,也是不錯的高獲利方式。
美國中低階層百姓的薪資不高,這些百姓中有些人,尤其追求上進的非裔婦女,他們希望透過教育取得更好的工作機會。有些人就為此創立專為取得文憑的學校,宣傳取得文憑之後可以有更好的就業機會。這些學校學費高昂,取得一個學位成本大約5~7萬美元,2012年這些學校學生的學貸平均為3萬9千美元。然而,學生畢業之後根本沒有更好的就業機會,他們平白無故多了負債而已。賺錢的是學校,一個亞利桑那州商業學校校長每年年薪可以高達500萬美元,遠高於哈佛大學校長的90萬美元。顯然透過開設學店詐騙想要透過教育改善社會地位的中低層民眾也是高獲利企業的方法。
持續高獲利的代價
想要讓企業持續高獲利,多數時候必須有人付出代價,有得必有失。這些付出代價的往往是其他人,也就是說,持續高獲利企業往往是透過剝奪他人權益得來的,這造就社會不公平。所以在印度、俄羅斯、墨西哥這些國家,社會發展遲滯,卻擁有許多透過剝削產生的世界巨富。個人富有、社會貧窮,這不會是我們想要的社會。
好的企業要創造社會和顧客需要價值,這或許無法持續高獲利,或是需要持續改善和努力才能維持獲利,卻能讓社會發展更好,進而達成社會、企業和顧客三贏。不追求高獲利,而是追求高價值,才是企業在社會中存在的永續之道。
── 詹志輝顧問 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