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實生產暨低成本智慧製造——工廠規劃研討會
2022 年 1 月 3 日,嶄新年度的第一個工作日,由勤誠興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美琪(Maggi)登高一呼,全台優秀企業家齊聚永續哲學與經營學院,小小的場地裡菁英雲集,都是為了瞭解精實生產與低成本智慧製造而來。
活動首先由Maggi與眾人分享勤誠的自動化嘉義新廠建廠過程。近幾年,由於中美貿易戰和COVID-19疫情雙重夾擊,使勤誠開始思考在地設廠的可能性,並以一貫快速精準的作風,找到合適廠址準備興建。然而,勤誠過去並沒有建廠經驗,也沒有專業建廠團隊進行規劃,一切都得靠自己摸索。儘管建廠之路懵懵懂懂,Maggi仍咬牙完成基本的土建工程,並打算規劃建置自動倉儲,便試著向其他企業取經:「直到我們去參觀徠通科技,發現他們的精實拉動做得非常好!詢問後才知道,原來永續協會有開設這樣好的精實課程,還有一群企業互相抱團學習。」
過去勤誠中國廠內的模具多,操作上也不順手,Maggi坦言,為改善這個問題,也曾嘗試導入TPS,但成效不彰。於是她說服總經理一同率隊前來參與課程,團隊從最開始的精實生產到概念工程,再延伸至策略地圖等其他工具,嘉義新廠的自動化藍圖逐漸清晰浮現。Maggi認為,若嘉義新廠能充分利用精實生產及低成本智慧製造提升交貨速度,將能成為重要的競爭力來源。引言最後,Maggi語帶惋惜地表示:「如果我早一年碰到詹老師,那這個30億花下去可能效用會更高,但都為時已晚。」因此,在得知幾位經營者都有建廠需求時,便熱心集結眾人,希望帶領大家認識充滿效能的九項系統經營工具:「這一年來,我深深感受到中小企業資源不足的困擾,如果要建廠,各位一定要借力使力。」
Maggi 口中的詹老師,就是永續企業經營協會的共同創辦人詹志輝。2001 年,詹老師在長榮桂冠酒店展開首次的策略顧問案,只花了幾個月,便終結事業體連續 9 年的虧損。之後,詹老師陸續在各大企業中推動經營績效的提升,並在天津安培工業認識了另一位協會共同創辦人,汪世堯理事長。2003 年,汪理事長邀請詹老師成為台灣神戶電池的策略顧問,二人由此並肩,展開追尋協助企業持續成長,並保有長期競爭力的經營管理方法。於此同時,一群同樣追尋企業永續的經營者也加入了行列,共同探索方法、以實踐驗檢真知,發展出一套有效,且可重覆獲取成功的永續經營方法論。
永續企業經營協會成立的初衷與契機,其實是源自詹老師對人類未來的擔憂:「現今的人類社會充斥各種顯性與隱性暴力,為了避免下一代受其害,因此我們必須挺身創造一個永續的幸福社會。」好的企業能夠提高生產力,以更少的資源及人力,生產更好的物品;而顧客買到好的產品,相信企業具有善的能力,自然也會將這份善意傳遞給其他人,形成一個正向循環,也就是利他的觀念。而達成此目標的前提,就是找出讓企業穩定經營且持續獲得高水準獲利的方式,也就是永續協會的九項系統工具。
永續協會九項系統工具。
精實生產的目標,是以最小投入得到最大生產力,對人類的資源運用有著正面的貢獻。因此,對工廠的經營者而言,精實生產是必需的知識。而精實生產又被視為是低成本智慧製造(LCIM)的基石,指的是以最小生產場地、最低限度管理,產生最佳生產品質及最高生產彈性,達成製造的最大競爭力,並易於做到全球製造在地化:「自動化指的絕對不是最少人力,而是在最低製造成本的前提下,以最低限度的人力生產。」
詹老師以勤誠為例,指出 LCIM 能帶來的好處,是在不須降低材料成本的情況下有效提升獲利:「這麼做能讓嘉義廠的製造成本與中國廠接近,甚至更低,在少掉美國稅金的情況之下,就有機會變得更便宜。」在建新廠時,首先必須先進行未來五年的需求分析,特別是可能的產品品類與品項,以電子看板建置工廠整體的資訊流與物件流,並運用看板特性設計低成本自動倉儲。接下來可利用精實產品設計,實現自動加工及組裝的比率,儘量採用共用平台與共用模組設計新產品,以實現混線生產。此外,工廠的物流動線,也必須符合無人搬運車(Automated Guided Vehicle, AGV)及自動輸送裝置的路徑。
會中,導入 LCIM 十年有成的茂順密封元件,也由石凱茵經理與在場來賓分享成果。茂順密封元件為世界知名油封大廠,在工業 4.0 的浪潮下,卻也同樣對製造業的未來感到惶惑:「工廠要何去何從,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事情。當時剛好我們要蓋新廠,詹老師就對此給出了許多方向。」石經理表示:「我們希望今天的工廠看不到昨天的庫存,所以就慢慢地從各製程逐步進行改善。」茂順舉鐵殼表面處理製程為例,利用 17 隻機械手臂完成上下料,減少原先的人力配置達40%;建置無線射頻辨識系統(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進行物與物之間的加工參數溝通,自動進行物料分類及生產報工;現場並配有 2 部 AGV 輔助運送到指定產線,減少人力與管理成本。此外,茂順也利用感測器蒐集數據,並將數據傳送至中央監控系統,檢視關鍵參數是否符合標準,以確保品質穩定。然而,也不是所有製程都能完全以自動化模式進行,例如吊掛就必須由人工作業,因為 AI 無法精準辨識掛鉤的位置,若要做到全自動化,就難以符合最低生產成本的條件。
「鐵殼製程的精實與自動化,讓我們在新廠省下 75%的場地,整體空間利用率大幅增加。我們後來甚至把另一個產線搬過來,土地的使用率更高,價值也提升許多。」石經理最後說明了精實與自動化帶來的成果,同時也不忘鼓勵所有走在精實路上的製造業夥伴,只要知道自己正走在對的路上,「找到路,就不會怕路遠。」
隨著活動進入尾聲,三位重量級的女董會成員也上台為與會來賓致詞勉勵。理慈國際共同創辦人蔡玉玲認為,精實生產並非製造業的專利,即便是服務業,甚至其他產業,精實生產的概念都能與產業價值產生連結:「希望各行各業都能導入精實生產管理,讓台灣產業能更有國際的競爭力。」宏亞食品董事長張云綺則表示,看到永續協會裡有許多夥伴在學習的路途中相互扶持,讓她相信:「一個人走得快,而一群人能走得更遠。」而上銀科技總經理蔡惠卿也為精彩分享難掩興奮:「相信大家今天收穫一定是不言可喻!我自己收穫也是滿滿的!」甚至不忘打趣,精實的最後一哩路 LCIM,可別忘了上銀能夠提供協助。
知識含量豐沛的分享會就在眾人的歡聲笑語中溫馨落幕。永續協會就像是一個大家庭,成員之間無私互助,擁有難能可貴的友誼,在學習的路上彼此相伴,一同追尋知識、實踐利他。
2022 年 1 月 3 日,嶄新年度的第一個工作日,由勤誠興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美琪(Maggi)登高一呼,全台優秀企業家齊聚永續哲學與經營學院,小小的場地裡菁英雲集,都是為了瞭解精實生產與低成本智慧製造而來。
活動首先由Maggi與眾人分享勤誠的自動化嘉義新廠建廠過程。近幾年,由於中美貿易戰和COVID-19疫情雙重夾擊,使勤誠開始思考在地設廠的可能性,並以一貫快速精準的作風,找到合適廠址準備興建。然而,勤誠過去並沒有建廠經驗,也沒有專業建廠團隊進行規劃,一切都得靠自己摸索。儘管建廠之路懵懵懂懂,Maggi仍咬牙完成基本的土建工程,並打算規劃建置自動倉儲,便試著向其他企業取經:「直到我們去參觀徠通科技,發現他們的精實拉動做得非常好!詢問後才知道,原來永續協會有開設這樣好的精實課程,還有一群企業互相抱團學習。」
過去勤誠中國廠內的模具多,操作上也不順手,Maggi坦言,為改善這個問題,也曾嘗試導入TPS,但成效不彰。於是她說服總經理一同率隊前來參與課程,團隊從最開始的精實生產到概念工程,再延伸至策略地圖等其他工具,嘉義新廠的自動化藍圖逐漸清晰浮現。Maggi認為,若嘉義新廠能充分利用精實生產及低成本智慧製造提升交貨速度,將能成為重要的競爭力來源。引言最後,Maggi語帶惋惜地表示:「如果我早一年碰到詹老師,那這個30億花下去可能效用會更高,但都為時已晚。」因此,在得知幾位經營者都有建廠需求時,便熱心集結眾人,希望帶領大家認識充滿效能的九項系統經營工具:「這一年來,我深深感受到中小企業資源不足的困擾,如果要建廠,各位一定要借力使力。」
Maggi 口中的詹老師,就是永續企業經營協會的共同創辦人詹志輝。2001 年,詹老師在長榮桂冠酒店展開首次的策略顧問案,只花了幾個月,便終結事業體連續 9 年的虧損。之後,詹老師陸續在各大企業中推動經營績效的提升,並在天津安培工業認識了另一位協會共同創辦人,汪世堯理事長。2003 年,汪理事長邀請詹老師成為台灣神戶電池的策略顧問,二人由此並肩,展開追尋協助企業持續成長,並保有長期競爭力的經營管理方法。於此同時,一群同樣追尋企業永續的經營者也加入了行列,共同探索方法、以實踐驗檢真知,發展出一套有效,且可重覆獲取成功的永續經營方法論。
永續企業經營協會成立的初衷與契機,其實是源自詹老師對人類未來的擔憂:「現今的人類社會充斥各種顯性與隱性暴力,為了避免下一代受其害,因此我們必須挺身創造一個永續的幸福社會。」好的企業能夠提高生產力,以更少的資源及人力,生產更好的物品;而顧客買到好的產品,相信企業具有善的能力,自然也會將這份善意傳遞給其他人,形成一個正向循環,也就是利他的觀念。而達成此目標的前提,就是找出讓企業穩定經營且持續獲得高水準獲利的方式,也就是永續協會的九項系統工具。
永續協會九項系統工具。
精實生產的目標,是以最小投入得到最大生產力,對人類的資源運用有著正面的貢獻。因此,對工廠的經營者而言,精實生產是必需的知識。而精實生產又被視為是低成本智慧製造(LCIM)的基石,指的是以最小生產場地、最低限度管理,產生最佳生產品質及最高生產彈性,達成製造的最大競爭力,並易於做到全球製造在地化:「自動化指的絕對不是最少人力,而是在最低製造成本的前提下,以最低限度的人力生產。」
詹老師以勤誠為例,指出 LCIM 能帶來的好處,是在不須降低材料成本的情況下有效提升獲利:「這麼做能讓嘉義廠的製造成本與中國廠接近,甚至更低,在少掉美國稅金的情況之下,就有機會變得更便宜。」在建新廠時,首先必須先進行未來五年的需求分析,特別是可能的產品品類與品項,以電子看板建置工廠整體的資訊流與物件流,並運用看板特性設計低成本自動倉儲。接下來可利用精實產品設計,實現自動加工及組裝的比率,儘量採用共用平台與共用模組設計新產品,以實現混線生產。此外,工廠的物流動線,也必須符合無人搬運車(Automated Guided Vehicle, AGV)及自動輸送裝置的路徑。
會中,導入 LCIM 十年有成的茂順密封元件,也由石凱茵經理與在場來賓分享成果。茂順密封元件為世界知名油封大廠,在工業 4.0 的浪潮下,卻也同樣對製造業的未來感到惶惑:「工廠要何去何從,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事情。當時剛好我們要蓋新廠,詹老師就對此給出了許多方向。」石經理表示:「我們希望今天的工廠看不到昨天的庫存,所以就慢慢地從各製程逐步進行改善。」茂順舉鐵殼表面處理製程為例,利用 17 隻機械手臂完成上下料,減少原先的人力配置達40%;建置無線射頻辨識系統(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進行物與物之間的加工參數溝通,自動進行物料分類及生產報工;現場並配有 2 部 AGV 輔助運送到指定產線,減少人力與管理成本。此外,茂順也利用感測器蒐集數據,並將數據傳送至中央監控系統,檢視關鍵參數是否符合標準,以確保品質穩定。然而,也不是所有製程都能完全以自動化模式進行,例如吊掛就必須由人工作業,因為 AI 無法精準辨識掛鉤的位置,若要做到全自動化,就難以符合最低生產成本的條件。
「鐵殼製程的精實與自動化,讓我們在新廠省下 75%的場地,整體空間利用率大幅增加。我們後來甚至把另一個產線搬過來,土地的使用率更高,價值也提升許多。」石經理最後說明了精實與自動化帶來的成果,同時也不忘鼓勵所有走在精實路上的製造業夥伴,只要知道自己正走在對的路上,「找到路,就不會怕路遠。」
隨著活動進入尾聲,三位重量級的女董會成員也上台為與會來賓致詞勉勵。理慈國際共同創辦人蔡玉玲認為,精實生產並非製造業的專利,即便是服務業,甚至其他產業,精實生產的概念都能與產業價值產生連結:「希望各行各業都能導入精實生產管理,讓台灣產業能更有國際的競爭力。」宏亞食品董事長張云綺則表示,看到永續協會裡有許多夥伴在學習的路途中相互扶持,讓她相信:「一個人走得快,而一群人能走得更遠。」而上銀科技總經理蔡惠卿也為精彩分享難掩興奮:「相信大家今天收穫一定是不言可喻!我自己收穫也是滿滿的!」甚至不忘打趣,精實的最後一哩路 LCIM,可別忘了上銀能夠提供協助。
知識含量豐沛的分享會就在眾人的歡聲笑語中溫馨落幕。永續協會就像是一個大家庭,成員之間無私互助,擁有難能可貴的友誼,在學習的路上彼此相伴,一同追尋知識、實踐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