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0
0 件商品
總計NT$ 0
前往結帳
2025 ‧ 04 - 10

迎接製造在地化浪潮,勤誠以智慧工廠佈局搶攻AI製造商機

永續見解

1983年,勤誠興業由陳美琪與先生陳連春、弟弟陳鳳明三人共同創立,自承接少量多樣的客製化訂單起步,在電腦產業劇烈變動的市場中,不僅成功存續,更隨著時代發展不斷突破與成長,躍升為「全球電腦與伺服器機殼解決方案的領導企業」。近年來,公司營收穩健成長,連續兩年突破百億元,2024年更達112.47億元(合併營收年增29.07%創高),展現卓越的市場競爭力與營運成果。當年的小公司,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實現全球製造在地化(Glocalization),成為全球領先的伺服器機殼供應商呢?

嘉義新廠— 永續發展的低成本智慧製造中心

勤誠過去以機殼標準品為主,並在中國江蘇昆山與廣東塘廈設立兩座生產基地。然而,2020年面對中美貿易戰和COVID-19疫情雙重夾擊,勤誠開始思考在地設廠的可能性,欲尋找新的生產據點。經嚴選地點考量,最終決定斥資27億元於嘉義興建新廠,為提升營運效率,更導入精實管理,優化生產排程順暢度,從全面性的視角規劃系統與流程,帶領公司邁向更高效與永續發展的未來。

2022年12月,嘉義廠再導入低成本智慧製造(LCIM)並正式投產,成功滿足市場與客戶需求,月產能雖迅速達到與中國昆山廠及東莞廠相當的8至10萬台伺服器,但所需人力卻大幅縮減至三分之一(在B棟產線中,僅需4名操作人員即可維持一條生產線運作),相較昆山廠之千人規模,全廠人力規劃約300-400人,以自動化設備結合智慧製造技術持續監控與改善生產流程。

最終,嘉義廠不僅在一年內迅速投入運作,符合綠建築九大指標,實現節能減碳與環境永續,更榮獲美國繆思設計大獎(MUSE Design Awards)鉑金獎的肯定,成為一座融合科技、環境、藝術與人文的智慧工廠,協助持續推動ESG永續發展。

嘉義新廠如何以未來導向思維打造智慧產線?

在新廠規劃階段,首要任務是針對未來五年的市場需求進行全面分析,特別聚焦於潛在的產品類型與品項。透過電子看板來規劃整體工廠的資訊流與物流,同時結合其特性,設計出具成本效益的自動倉儲系統。隨後,導入精實產品設計理念,以提升自動加工與組裝的比例,並盡可能採用共用平台與模組化設計,達成混線生產的彈性需求。物流方面,也需同步規劃適用於無人搬運車(AGV)與自動輸送系統的動線配置。

根據公司內部的研究與試算,機械手臂的使用成本僅為人工的1/4,從投資報酬率與長期發展角度來看,導入自動化設備是明智的選擇。未來若無這些技術,公司將難以滿足大型客戶的需求。目前,不僅現有客戶對嘉義新廠的落成充滿期待,連曾經中斷合作的大型客戶,也因其智慧化與自動化的製造能力主動恢復接觸,反映出市場對智慧製造解決方案的強烈關注與高度期待。

產業變局中脫穎而出,勤誠靠的是什麼?

過去,勤誠以貿易為主,設計產品後委外生產,再組裝出貨。然而,由於許多工廠不願接受少量多樣、客製化的訂單,造成交貨不穩且生產彈性受限。在導入精實生產管理後有效降低成本,得以聚焦與專注在模具開發及AI伺服器應用。

精實生產為低成本智慧製造(LCIM)的基石,強調在最小的生產空間、最低的管理成本下,實現最佳的產品品質與生產彈性,進而提升整體製造競爭力,並實現「全球製造在地化」。勤誠先以精實生產優化生產流程、導入部分自動化設備,再推動低成本自動化,以降低人力成本與強化存貨管理,對於工廠經營者而言,精實生產不僅是一種策略,更是必備的知識。

低成本智慧製造(LCIM)後的發展

因AI伺服器近年來需求激增,勤誠2024年全年營收達145.2億元,年增29%,再次刷新歷史新高。未來,勤誠將充滿機遇與挑戰,並受益於終端客戶在AI建置上的資本支出增加,帶動營運表現持續攀升。

2025年對於推動「全球製造在地化」而言,將是一個關鍵轉折點。公司在年初便迅速完成勤鋒NCT廠的遷移作業,並藉由新樹林廠區的產能擴充,成功回應客戶對於快速打樣的高度需求。緊接著,公司預計於年中完成美國NCT廠的設立,以實現在地即時支援,進一步提升對美系客戶的前端服務效率與反應速度。

展望2026年,公司計畫完成進一步強化海外製造基地與全球供應鏈布局。持續推動LCIM(低成本智慧製造)提升製造實力,為全球營運發展奠定穩固基礎。

回上一頁
生產與製造流程
5 - 1 ‧ 2024

庫存年周轉率翻倍!美的集團如何以精實生產實現智慧製造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