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0
0 件商品
總計NT$ 0
前往結帳
2024 ‧ 12 - 18

【商業方針】起念與經營:企業的長遠價值與抉擇

永續見解

有一次在大陸一個城市和幾個台商老闆聊天,這些台商企業的成長都已經停滯,甚至衰退;但是他們很開心,因為在那一波大陸房地產大漲的時期,每個人都經營房地產賺了很多錢。為什麼他們不再認真經營企業,因為對他們而言經營企業的目的是賺錢,既然房地產可以賺錢,就不用再費心經營企業。這是許多台灣企業老闆的起念。我們不能說這是錯的,只是這個起念對顧客、對員工、對社會都沒有助益,只對老闆個人有利益。

起念的偏差與短視
● 失去品牌價值的台灣松下
20年前,我在台灣松下的朋友說,松下的重點是降低成本,因為節省一塊錢就是賺一塊錢。有一天,我的松下電視故障了,維修人員說是因為零件不耐用,這是成本降低的結果。從那以後,我就不再買松下電視了。雖然松下節省了成本,但消費者因此少買,反而失去了信心,對品牌造成了負面影響。

●​ 一堆不好用的電扇
過去三十年,許多台灣企業的目標是賺錢,尤其是老闆自己賺錢。這對老闆有利,但對員工、顧客和社會不見得有好處。以電扇為例,消費者常遇到拆裝、清洗、收藏困難,噪音大、效率差、不易控制等問題,但廠商未積極改善,因為他們只關注賺錢,而非滿足消費者需求。許多台灣電器廠商抄襲日本品牌,並以較低價格出售。即使這樣能打敗日本品牌(事實上很少見),也會降低創新動力。看似以低價惠及消費者,實則削弱了被抄襲廠商的創新能力。

●​ 工具機製造商的策略
台中有許多工具機製造商和零件供應商。這些廠商多使用日商 Fanuc 的控制器,並從小企業購買零部件,組裝成性價比高的工具機,比德國、瑞士和日本便宜,比中國品質好。這種策略讓老闆輕鬆賺錢,但員工薪資低。當大陸廠商改善精度或日幣貶值,台灣廠商的優勢減少,生意流失。老闆已賺夠並投資房地產,但員工薪資低、未來不穩,還需高價買房。

●​ 美的生活電器
2014年後,美的生活電器從抄襲轉向原創,設計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電鍋、電磁爐、豆漿機等,提升了產品競爭力和售價,實現雙贏。有一天,我與美的產品經理討論到,原創產品越來越貴,低收入消費者無法使用。他們認識到這個問題,決定設計平價原創產品。這或許對營收幫助不大,但符合他們的理念。如果成功,顧客可以買到好商品、老闆可以賺錢、員工可以有前景,實現三贏,何樂而不為?在中國,像美的生活電器這樣的企業很少,更多企業不控制品質,只追求快速賺錢,採用低價策略。他們隨便製造、汙染環境,產品壽命短且不環保。如果賺不到錢,就拖欠供應商款項,反正目標就是賺錢。

●​ 推波助瀾的美國採購
美國企業在中國採購便宜產品,越便宜越好,並不關心製造過程,還不斷壓價,助長中國企業偷工減料。許多美國採購人員在中國從事不道德行為,助長性產業,讓中國企業家認為全世界都一樣,只要能賺錢,道德無關緊要。

●​ 筆記型電腦產業
早期的 IBM 筆記型電腦雖然昂貴,但性能優異。後來,IBM 將零組件採購權交給台灣,導致品質下降。高檔的萊卡數位相機照片難以在筆電上呈現,因為各品牌筆電螢幕品質因成本降低而變差。雙A、D牌、H牌品質下滑,T牌螢幕性能差,S牌因賭錯微軟觸控技術而失敗。只有 MacBook 堅持品質,2014年成長21%,2015年持續成長,而整體市場下滑。大多數廠商只關注賺錢,導致好筆電越來越難找。

台灣社會企業起念的惡性循環
當整個社會的多數企業都是為了賺錢,賺錢就會變成唯一的價值。既然如此,道德價值就會屈居下風;有錢為大,道德靠邊站。年輕人進入企業學習到的是賺錢的價值觀,大家只是汲汲營營在找尋賺錢的機會。於是,企業無法設計具有競爭力的產品,生產效率無法改善,企業的競爭優勢叫做性價比,因此,員工只能得到較低的薪資,顧客只能得到較差的產品。既然社會價值是金錢,奧客認為有錢最大,服務業員工覺得委屈;生意興隆的服務業則因為有錢而傲慢,讓顧客受到不佳的對待。工作的價值在金錢,生活的價值在花錢,不管工作或生活,大家慢慢失去生命意義的追尋。

「利他起念」與「獲利」的選擇
有些企業的起念是利己,有些是利他,這只是選擇問題。利他起念是否能讓企業獲利?像 Google 和 MacBook 都維持了強競爭力和高收益。台灣的誠品書局以傳遞文化為起念,最終勝過以販賣流行圖書為主的金石堂書局。並非所有利他企業都能獲利,但正確的起念需要獲利來維持。如果無法獲利,可以轉為非營利組織或轉換行業。相反,以私利為起念的企業,除非擁有資源優勢,否則難以持續獲利。企業擁有利他起念後,還需完善這一理念。誠品書局在2000年左右因虧損幾乎倒閉,但持續修正後轉虧為盈。除了修正理念,還需學習經營管理。像華碩,起念不錯,但經營手法與理念差距大,產品無法實現利他起念。利他起念是經營企業的第一步,需將策略、研發、銷售、生產、人力資源結合起來,才能真正造福社會。

企業中的人力資源議題
人力資源主管常說人是企業最重要的資源,但人也是企業最大的絆腳石,且是經營中最難的議題之一。經營者常難以判斷員工優劣,有時問題員工被當作寶貝,揭露問題者反而受害。有企業因員工拿回扣嚴重,設立檢舉信箱,但負責人卻是最大的貪瀆者,結果檢舉者被逼離職,老闆被蒙在鼓裡,荒唐至極。

管理困境與領導挑戰
在企業中,業務主管最熟悉顧客,但如果能力不足或觀念錯誤,會嚴重阻礙企業發展。這些主管可能在公司多年,無法輕易取代,但繼續用他們又限制業務發展,形成困局。研發部門也有類似問題。台灣企業常見這種情況,原因之一是老闆容易被逢迎拍馬,導致員工胡作非為。有些老闆不喜歡這一套,但因不懂業務而被員工欺瞞或綁架,這樣的員工對企業造成巨大傷害。

正視人員議題
有一個事業部主管在經營會議上匯報他的事業部經營狀況,他說,我們事業部今年雖然銷售量沒有提升,但是利潤大幅提升,這是因為策略正確的緣故,所以不用什麼新的變革方案。財務主管吐槽他,貴事業部獲利成長有三個原因,一是台幣貶值,二是材料(屬於大宗物資)成本今年下降,三是有些事業部將生產內轉給你,價格較好;這些原因全都和貴事業部的策略無關。如果老闆無法分辨這種狀況,就會被蒙騙,以為這個事業部主管真的很優秀。而之後,這個事業部也將很快面臨成長困境。經營者有了正確起念之後,所要面對的第一個難題就是人,如何分辨結黨營私的員工、如何分辨能力不佳的重要職位人員、如何對抗位高權重卻心懷不軌的高階人員、如何取代公司倚重卻無發展能力的員工,更重要的是把這些人換掉之後,經營者能找到更好的替代人選嗎?人力資源絕對是經營者所面對最麻煩的議題!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西線戰場,雙方挖壕溝堅守陣地,進攻往往造成大量傷亡,卻收效甚微。例如,1916年凡爾登戰役中,德法雙方共死亡29.9萬人。同年索姆河戰役中,雙方傷亡超過125萬人。1940年,隆美爾和古德林在敦克爾克圍困盟軍,但希特勒擔心詐敗陷阱,命令暫緩前進,讓盟軍撤回英國。1942年史達林格勒戰役中,希特勒命令第6軍團堅守,最終大部分被殲滅或俘虜。1942年日軍在瓜達康納爾因疲勞駕駛損失慘重。許多企業經營者未投入實際運作,依賴運籌帷幄致勝,結果多數決策失誤。經營者應回到第一線,了解狀況,評估企業與競爭者差異,規劃可行策略。

高明的決策者與天縱英才
明朝帝王在紫禁城依賴朝臣意見決策,現代企業經營者也常召開會議,依賴與會者意見決策。問題在於,如果建議不好或訊息錯誤,經營者能否做出正確判斷?這是經營者常犯的錯誤,決策沒有捷徑,只有深入了解才能做出最佳決策。

許多經營者希望有一帖藥能讓企業自動運轉良好,但這是不現實的。人腦是最複雜的組織,管理人類需要同樣複雜的人類來進行管理。管理制度只是輔助,不能取代人類的管理責任。經營者應放棄依賴管理制度,尤其是績效管理制度。經營企業需要回答許多問題,如起念、目標顧客、策略、銷售、新產品規劃、技術瓶頸、採購、生產線規劃、產品可靠度、售前售後服務和成本計算。這些問題需要多年時間去理解和改善。管理和領導技巧只是輔助,無法取代經營者的努力和學習。許多經營者希望忽略這些問題,但這只是南柯一夢。企管書籍和大師的建議可能誤導經營者,讓他們成為企業發展的障礙。經營者應深入了解企業,避免成為企業發展的絆腳石。

── 以永續企業詹志輝顧問之部落格文章濃縮編譯撰寫

回上一頁
永續見解
12 - 27 ‧ 2024
APS是什麼?用APS打造高效、可持續的營運系統!
上一則
永續見解
11 - 18 ‧ 2024
智慧製造是什麼?智慧製造的定義、優勢與實際運用方法一...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