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0
0 件商品
總計NT$ 0
前往結帳
2023 ‧ 03 - 08

企業的永續之道

永續見解

永續企業經營協會創辦人詹志輝的話

探索企業的本質 
我的本科是社會哲學,所以在研究企業的時候,也會研究它的歷史。在過往歷史中,社會的經濟保障多來自家族,直至近二世紀,其功能才漸漸由企業所取代。企業在人的生命歷程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從開始工作到退休後的漫長歲月,不僅周全個人畢生生計,也可能成為老後生活的經濟來源。 

此外,企業也會影響人類對自我價值的認同,甚至擴及心理及健康層面。據結合心理學及健康之研究統計,在工作中擁有成就感,或持續獲得成就感的員工,壽命較長。若員工終其一生都未受肯定,就會過得非常鬱悶,故企業必須提供成就感,讓員工覺得自己不枉此生。好的企業能為人類社會帶來正向循環,因此我們必須探究企業的本質,了解企業與社會之間、企業與人類之間的關係。我認為對企業而言,善盡社會責任及員工責任是至關重要的,而達成此目標的前提,是找出讓企業穩定經營且持續獲得高水準獲利的方式。 

我不斷地思考,是否存在一種系統方法,可以協助企業持續獲利、取得絕對競爭力,並不斷獲取成功?由此,永續協會的核心價值:「協助企業提升經營績效,並建立永續系統」於焉誕生。 



永續企業的核心 
很多人會抱持強烈懷疑,認為企業怎麼可能永續?然而,企業的永續經營並非癡人說夢──迄今,全球已出現許多經營千年以上,卻仍歷久不衰的企業案例。 

創立於西元 578 年的日本金剛組,是現存已知最古老的企業,家族以建築維生。金剛組在日本聖德太子時代,因負責大阪四天王寺的建造工程而發跡,成為專門修繕和營建神社寺廟的專家,名聲經年不墜;其所負責修葺的法隆寺,更被列為世界遺產。 其後金剛組面臨二戰威脅,於苦境中瞄準軍用木箱商機,好不容易熬過此劫;隨後又成功挺過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最終保住公司命脈。可惜的是,金剛組後人自90年代起,便試圖藉由資產操作,而非經由產生價值來獲利──當他們開始追求獲利之時,也就是永續終結之日。 

這個現象其實頗為有趣,金剛組能經營如此長久,是因為他們一直在創造價值、維持價值;當他們將目標轉向獲取更多的利益時,卻反而倒閉。因此,永續協會希望協助企業的,並不是如何賺取更多的金錢,而是如何不間斷地創造更多價值。 靜岡大學教授館岡康雄專事研究長壽企業,並從中觀察到這些古老企業存在三個共同價值,包括:企業必須產生有價值的商品或服務、有能力對抗環境變化、並將經營成果與成員共享。這些都是我們期望能夠協助企業達成的目標。 

 


永續經營方法論 
當遇上經營難題,例如精實生產的規劃,或是品質議題的解決,這時該以什麼方法來解決?經營者在此時作出的萬千選擇,全都依賴大腦中上千兆個突觸。人類大腦是宇宙中現知最複雜的東西,對每件事都存在無數的思考方法,有如一張布滿岔路的地圖,正確的位置在無數岔路之後,人類根本想不到最終答案,也不知道答案在哪裡。

當經營遇上瓶頸,許多人會選擇仰賴他人過往的成功經驗,而非依循正確路徑,自然無法獲致相同成果。因此,我認為必須以最嚴謹的方法進行研究,探索一套能抵達目標的正確方法,畫出地圖、標出路徑,協助企業在面對成千上萬的岔路時,也能按圖索驥,不致迷途。 

當年踏上精實生產的探索之旅,我從豐田喜一郎、大野耐一、豐田佐吉,一路到詹姆斯‧沃馬克(James Womack)與丹尼爾‧瓊斯(Daniel Jones),慢慢了解他們的理念,確認精實生產的所有基本元素及語言,包含拉動、及時生產、工程改善等。接著,我會研究案例成敗的因素,運用邏輯重新建構生產理論的整體模型,包含思維路徑與行動路徑,並試圖用以解釋過去案例。 

自2007年的台灣神戶電池,到2010年開始協助茂順密封元件進行精實生產,我和企業不斷利用新理論共同實踐與修正,直至現今臻至完善的方法論,都已經過縝密的系統化整理,以及業界不斷的反覆驗證。 

 


近程轉換-策略系統人 
在建構方法論時,我運用了一個教育及訓練上非常重要的觀點:近程轉換。教育最大的困境,在於學習者無法將習得內容轉換為實際操作──因為甚至連教學者本身,都不知道如何應用這些知識──這種情況我們稱作遠程轉換。多數中等教育,甚至是高等教育,都是遠程轉換,學習者即便學會所有內容,也無法學以致用。 

而近程轉換不同,學習者可將學習內容即時轉換為實戰能力。例如在戰略銷售課程中,我會要求學員將真實客戶帶進課堂做案例練習,業務回到公司後,就能利用這套系統工具簽下長年無法做成生意的客戶。 

要想做到近程轉換,有三個重要關鍵,缺一不可。第一,學習者必須學會與課程相關的大量知識(knowledge),並能有效地轉化運用;第二,必須依循行動路徑(roadmap)操作;然而,並非照著標準流程走就能獲致成功,因此還需要第三,建立正確思維路徑(methodology):不只要照著做,還要照著想。 

基本上做到上述三點,系統工具就能確保企業的最終成果,因為它們已經由前人不斷驗證成功;唯一可能導致系統工具失敗的因素,就是缺乏正確的參與者。永續企業最後的關鍵在於人。領導者的工作不是將錯誤的參與者領導成對的,而是領導正確的人努力工作。 

 


利他與雙贏 
綜上所述,不難發現企業對員工、社會及國家的重要性,它們必須同時兼顧社會利益、員工福利及顧客利益。如何幫助企業達成此一目標,在實踐利他價值的同時也可以高度獲利,不致顧此失彼,是我的最大目標。 
因此,在由方法論發展出的九項永續企業經營工具中,全都埋藏著利他的因素,所有工具環環相扣,唯有從「利他與雙贏」的角度,才能夠達成永續願景,為社會創造美好的未來圖景,與之共生共榮。 

但在此之前,企業都必須經歷長期的學習與實踐,時時調整心態,了解自己現有的知識是遠遠不足的,按部就班地從學中做、從做中學。我從不擔心永續協會會員企業的發展,因為他們都對工具抱持絕對信心,累積大量知識,並確實地遵照行動與思維路徑執行,故而能在逆勢中成長,在順勢中起飛。 

「九項永續企業經營工具」能為企業指出正確的方向,但具體仍需要企業不斷實踐,放下一切自我,懷抱正確心態學習,反覆探究、修正並執行,才能成為推動自身快速前進的助力。 

回上一頁

永續見解

03 - 08 ‧ 2023

經營指南,第二版,之九,社會企業新思維

上一則

永續見解

03 - 08 ‧ 2023

經營指南,之八,研發

下一則